[古典] [Sorcerer's Apprentice 魔法师的徒弟] ~ 日本希望之星左藤菜乃初(07-08)

[复制链接]
Leverkusen 发表于 2007-12-30 23: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曲家是冼星海先生的老师,曲子还是相当好听的。

音乐下载:http://www.peabody.jhu.edu/data/ ... rs%20Apprentice.mp3

  管弦乐谐谑曲《魔法师的徒弟》又译作《小巫师》,是一部想象奇特、色彩绚烂、配器精巧的描绘性乐曲,在十九世纪末浪漫派音乐走向衰落、新音乐尚未登场之际,这部管弦乐是后浪漫主义最后的辉煌,它的曲作者保罗·杜卡因这首曲子而享有世界声誉。



  
   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生于1865年,卒于1935年。对于中国音乐爱好者来说,听到这个名字就应该联想起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留学巴黎期间考入巴黎音乐院,师从杜卡学作曲,1935年杜卡突然病逝,冼星海便结束留学生活回国。在冼星海的早期作品里可以看到杜卡和他的另一位老师、作曲家丹第的影子。
  
   杜卡的大部分作品写于二十世纪的前十几年里,但是他的音乐属于十九世纪,他与福莱、丹第一起代表着十九世纪末后浪漫主义余波中的法国音乐文化精神。杜卡的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但他的音乐才华却是世人公认的,他的一首钢琴奏鸣曲被认为是贝多芬、舒曼、李斯特等人建立的钢琴音乐风格的最后体现,而管弦乐谐谑曲《魔法师的徒弟》则被称之为巧夺天工的管弦乐杰作。
  
   《魔法师的徒弟》取材于歌德的一首同名叙事诗,讲的是一位魔法师的弟子趁师傅外出偷试咒语,无法收场而几乎酿成大祸的故事。这个故事出于公元二世纪古希腊修辞学家、讽刺作家卢西安的对话体散文集《吹牛大王》。这部对话集自问世以后就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和精巧的故事带给人阅读的快乐,在欧洲广为流传,文艺复兴以后人们对古希腊文学与艺术大量发掘和传播,卢西安的著作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中的一些段落几乎是家喻户晓,其中《魔法师的徒弟》一节还被编成童话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卢西安的作品以冷嘲热讽、富于机智见称,对当时的文学、哲学和知识界等方面的虚妄与愚昧现象进行了严厉甚至是苛刻的批评,《魔法师的徒弟》则是对神秘主义的讽刺和嘲弄。歌德写叙事谣曲《魔法师的徒弟》是在1796年,这一年歌德和好友席勒在相互鼓励下各自创作了他们的一些不朽的叙事诗名篇,毕生投入很大精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并颇有建树的歌德,对当时一些人进行极端化的哲学玄想不以为然,于是写这个故事加以讽刺。
  
   《魔法师的徒弟》讲的是哲学家潘克拉底斯穴居山中二十余年研究魔法,他的徒弟尤克拉底斯追随师傅多年,已经颇有手段,但师傅的一个绝活从不教给他。师傅能给一根木棍穿上衣服,念过咒语,木棍就像佣人一样勤快地工作。聪明的尤克拉底斯通过旁敲侧击、察言观色,暗中掌握了驱遣木棍的咒语。有一天师傅外出,便拿出木棍,给他穿上衣服,念动咒语,派木棍去打水。木棍快活地工作起来,很快就打满了水,尤克拉底斯便吩咐木棍停下来,岂料木棍竟不予理睬,继续打水,水很快漫了出来,木棍仍旧起劲地打水,尤克拉底斯这才后悔没有探明收回的咒语。情急之下,他拿起斧子把木棍一劈两半,想就此了结,谁知木棍被劈成两半就成了两个小工,各自打起水来,工效提高了一倍,很快便上演了水漫金山寺,尤克拉底斯束手无策。眼看将要酿成大祸,师傅潘克拉底斯回来了,他念起咒语,使一切都恢复了原样,从此便神秘地离开,再也不回来了。
  
   歌德的叙事诗里用扫帚取代木棍,去除了神秘感和批评的棱角,代之以欢快的气氛和幽默的讽刺,杜卡的谐谑曲也以此为基调。管弦乐谐谑曲《魔法师的徒弟》演奏下来大约十分钟,曲作者为了强调音乐的标题性,甚或是有意指出音乐描写的故事情节,在总谱前面印上了歌德的原诗,在手稿上还标出了三处主题,作为演奏或欣赏的提示。这首色彩绚烂的管弦乐曲配器手法运用得令人眼花缭乱,倘若对音乐描写的故事情节全然不知,听这样的音乐也许真会不知所云。音乐的形象性非常鲜明,乐曲开头的引子很快便渲染出将要施展法术的神秘色彩,单簧管、双簧管、长笛的接续组合代表魔法咒语,三支大管的跳跃性音型幽默而滑稽,描绘出扫帚勤快而不怀好意地打水,并伴随着魔法师徒弟欢快的主题,自鸣得意的愉快心情,不知祸事将至。在滑稽和快乐的气氛中,音乐开始推向高潮,不祥之兆开始显露,局面快要失去控制了,一次强烈的高潮代表魔法师徒弟抄起斧头把扫帚一劈两半,情况更糟,祸事越来越大,一片混乱,全体乐器在各自发挥,爆发出幸灾乐祸的哄堂大笑。这时师傅回来,收回咒语,一切又恢复平静。
  管弦乐《魔法师的徒弟》以精湛的配器法成为世界性管弦乐典范,保罗·杜卡获得的荣誉主要来自人们对这首乐曲的评价。作为一个作曲家,保罗·杜卡的作品数量不多,在他的音乐生涯里另外两项音乐活动占去的比重也许过大,使他用于创作的时间相对减少。他是一位出色的音乐教师,又是音乐评论家。从1909年到1935年去世,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生涯长达二十多年,教乐器法和作曲课,还担任指挥,他对拉莫、格鲁克和柏辽兹的评论被认为是对这几位作曲家的最精当的研究,而在任教期间发表的作品却只有区区两三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著名作曲家,因为他有《魔法师的徒弟》。
  
   如果只有手法精巧令人眼花缭乱的配器,这首乐曲还不足以成为管弦乐经典之作。描写性的旋律制造出鲜明而活泼的音乐形象,节奏明快,欢快与幽默的气氛由然而生,传统的交响性发展手法巧妙地运用,不留痕迹,不入俗套,成功地表现故事情节,生动谐趣,没有一丝浮华,以上这一切的综合作用使这首乐曲成为近现代交响音乐的典范之作。
  
   管弦乐《魔法师的徒弟》以其鲜明的交响性特色而经常被指挥家列入自己的演出曲目,巧妙而丰富的配器是对乐团演奏水平的考验,也是高水平乐团炫耀乐队色彩的机会,所以音乐会演出机会很多,CD唱片的版本也很多,其中不乏精彩的表现。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1 收起 理由
汤昊 + 1 thanks

查看全部评分

monica1994 发表于 2007-12-31 16: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迪士尼的动画片《幻想曲》有这么个场景
Alexei 发表于 2008-1-3 20: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很翔实呢 希望之星还得再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