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Figures的百年传奇

[复制链接]
飞天神猪 发表于 2010-5-1 14: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回顾花样滑冰的历史,不得不说现在的花样滑冰除了冰舞还有点那时样式的痕迹,其它项目都已经和这项运动的初衷完全不一样了。

我刚看花样滑冰的时候(1996年),还以为这个“花样”是指舞蹈动作+音乐表现呢。
丝毫没有想过花样滑冰本意是指在冰面上用冰刀划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飞天神猪 发表于 2010-5-1 14: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如果花样滑冰继续像19世纪那样是在滑行上如此锱铢必较的话,这绝对是一项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般的运动。
当年的英国绅士竟然都研究到了这么个精细的地步,让我大开眼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5 收起 理由
zhantt + 5 你说得对,Figures好玩不好看,观众都郁闷死 ...

查看全部评分

time-space 发表于 2010-5-1 17: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些图形,我受精了。特别是红色的第三张,好复杂啊。
那个gillis grafdtroem长相真不错
 楼主| zhantt 发表于 2010-5-1 2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1) Compulsory figure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1.3) Combined Figures

在Montagu写作FS的年代,combined figures在英国已经渐渐式微。因为滑冰活动开始从广袤的天然冻结湖泊转移到空间有限的人工冰场,不受干扰的整块冰面越来越难以找到,这项古老的运动也就慢慢地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英国式的combined figures的玩法是,六个人ABCDEF面朝里站成六角形,A对着B,C对着D,E对着F。六角形正中放一个橘子标记。A和B同时向六角形内画关于橘子点对称的图形,经过橘子后重新滑开,回到六角形的顶点上。A和B出发后,C和D紧接着出发,E和F也紧跟着C和D出发,大家都画同样的Pattern;出发时小小的时间差是为了防止大家在橘子处相撞。因此在任何一个时刻,六个人都组成一个六角形,而这个六角形的大小和方向随着大家画的图形不停地变化。

这个游戏对六个人都有很高的要求。每个人都需要过硬的基本功,必须对自己的图形和节奏有非常精准的控制,既要防止撞上和自己对面的人,也要防止和其他四个人相撞。Montagu先生说,成为一个优秀的combined figure skater应该是每个玩滑冰的英国人的目标。当然俺们也要保证器材质量,六个人一齐冲向橘子的时候冰面不能塌掉。一个人自己练很容易郁闷,六个人这么玩一天也会兴致盎然。

具体的规则就不罗嗦了。下面来贴图。第一张图的Plate II是两个人A和B玩的combined figures;两个人或者四个人都可以玩combined figures,不过六个人玩起来更华丽一些。大家可以明白点对称的意思。Plate III是六个人玩的,图上只画出了三个人的轨迹,上面俺说的不断变化中的六角形就是这样。



第二张图是节选各种各样的妖娆的combined figures图形。注意每个图都只是一个人的图形,图中的小黑点是橘子。想象一下六个同样的figures 像雪花六瓣一样铺开,慢慢变化的样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5 人气 +1 收起 理由
冰花飞溅 + 5 + 1 这个得打印出来去画。。。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zhantt 发表于 2010-5-2 04: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1) Compulsory figure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1.4) Continuous Figures

Montagu先生用了很多篇幅来描述continuous figures的动作要领,归纳起来就是这么几句话(对此归纳Kathy有极大贡献):

必须在极慢的速度下完成。许多图形是速度快起来后无法完成的;比如急停啊抡浮足啥的,参见正文。

肩和上身大多数时候保持square(Kathy的话)或orthodox(Montagu的话),就是说上身基本上面向或背向行进方向,而不是面向或背向行进圆,因为变化多样极其复杂的figures里没有时间来根据行进圆调整上身方向。

要通过滑足极其精准的变刃来获得速度。

要通过浮足极其精准的引领来控制弧线。



接下来仔细说说几个基本的continuous figures的动作要领。章节1-1中第二幅冰刀刃分析就是FS书中这一章里面的,可以对照着看。

Loop and its variant



上图第一幅是loop,现在还经常用,四种用刃FO,FI,BO,BI,俺记得这回冬奥会小塚在自由滑里画过非常漂亮的loop。Loop有三个变种,turn-loop,bracket-loop(上图第二幅)和ringlets。顾名思义,turn-loop就是尖尖上是个3(而不是bracket)。Ringlet是在圆弧上的连续loop(原文是Ringlets are circular loops,没翻错吧?)。

Cross-cut and its variant



上图第一幅是cross-cut。假设从左边弧线用RFO进入,第一个尖点的位置上toe急停——是滴Montagu先生的时代俺们还没有toe pick,但原理是一样的;这是Kathy教我的方法,Kathy的时代大家已经用toe蹦得很厉害了——浮足大力后抡,用RBO完成底边的弧线,第二个尖点的位置用heel急停,浮足大力前抡,然后RFO完成。当然cross-cut可以从八条刃中任意一条开始。上图后面三幅都是cross-cut variant,第二幅叫straight base,第三幅叫counter cross-cut,第四幅叫Swedish cross-cut。第三幅和第四幅都是非常困难的图形。关于第三幅为什么叫counter,参见下面的beak部分。

Beak, Pig’s Ear and Hook



上图前两幅依次叫rocker-beak和counter-beak。【以下是俺的解释,如果说错了和Montagu先生无关】以第一幅为例,从右边弧线进入,想象我们画一个rocker,并画出转身处弧线的切线,然后把rocker的后半段关于切线画出镜像,就得到第一幅。类似地,第二幅从左边弧线进入,想象画出counter和转身处的切线,把counter后半段关于切线画镜像,就得到第二幅。一些书上会在beak的左侧弧线末端画出小小的变刃(类似上面第三幅),俺觉得是更准确的画法。【俺的解释完】Beak的转向也是通过上toe或者上heel急停,接着浮足后抡或前抡获得反方向的速度。后面六幅是beak variant,第三幅叫rocker-beak with change-of-edge,第四幅叫rocker beak with counter,第五幅叫counter-beak with change-of-edge,第六幅叫counter beak with counter。第七幅叫pig’s ear,准确地说它是第三幅rocker-beak with change-of-edge的variant,第二条弧线要和第一条弧线交叉。Beak可以做得“宽”(broad)也可以做得“窄”(narrow)【谢谢shenshen!】,越窄的beak越困难,窄到极点的beak,进入和滑出的弧线完全重叠,就叫hook;hook是极其困难的图形。第八幅是hook with counter,注意两个箭头,从中间出发到上面的顶点,原路返回,回到中间接一个counter。

Maltese Cross and its variant



上图左上叫Maltese cross,右上叫inverted Maltese cross,下面叫countinuous counter cross-cuts,都是cross-cut的变种,无需赘述。Maltese cross就是马耳他十字,源于十字军的一支Knights Hospitaller

Hooks with change and counter-beak combination



上图第一副是4 hooks with change-of-edge,第二幅已经复杂得没名字了,总之都是beak的变种。

Grape Vine



葡萄藤是全程由双足完成的图形,大概是这一章里最简单又最漂亮的图形了,关键是通过反复练习和观察搞明白每个时刻左右脚的前后位置。Grape vine有无穷多种形态,上面四幅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第一幅叫single grape-vine,第二幅叫double grape-vine,第三幅叫Pennsylvania grape-vine,第四幅叫Philadelphia grape-vine;不要问俺为什么…

以下是纯欣赏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4体力 +6 人气 +4 贡献 +1 收起 理由
pooool + 1 + 1 @ @
飞天神猪 + 1 + 1 不可思议!
冰花飞溅 + 5 + 1 oh my god
figureskate + 1 慢慢学习了,写的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figureskate 发表于 2010-5-2 0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花哨的图只能欣赏一下了,不过看看其中几个基本的continuous figures还是挺有收获的。
 楼主| zhantt 发表于 2010-5-3 2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1) Compulsory figure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1-5) United Figures

人工冰场上越来越拥挤,前面几节里提到的图形越来越不现实,大家就开始玩united figures。这是一位绅士和一位女士手拉手玩的游戏,也是今天的pairs和dance的前身。拉手的主要方式有face-to-face, side-by-side和one-behind-the-other。下图是face-to-face的三个简单步法——呃,那时候不说footwork,都说figures :)



那个时候的scud不是飞毛腿导弹的意思,指的是平稳快速的移动。第一幅叫Mercury scud,两人在行进中轮换着3,不断绕着对方转动。第二幅叫Q and back scud,两人轮换做3-Q,每个3-Q完成后两人换一次手。第三幅叫Q and reverse-Q scud,一人做3-Q,另一人做reverse 3-Q,两人保持change-of-edge基本合拍。United figures自然有无数多种,既然Montagu先生没画了我也就不写了 :P   这是Montagu先生推荐的参考书:

Hand-in-Hand Figure-Skating Norcliffe G. Thompson, F. Laura Cannan, J. H. Thoms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London, New York and Bombay, 1896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lxy_1904 + 1 多谢,努力学习中
figureskate + 1 辛苦了啊

查看全部评分

老鼠夹子 发表于 2010-5-4 11: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比赛冰刀上要带个颜料桶,一边滑一边往下掉,跟特技飞行一样,留下这样裁判和观众就能看清楚图形了。
冰花飞溅 发表于 2010-5-4 15: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香港上课用MARK笔在冰上画图形出来,让学员照着滑。

点评

奥门也是。。小孩纸学前葫芦也要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9 12:21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zhantt + 1 教练身上都揣笔哈 :) 我们老太太是拿刀跟画

查看全部评分

figureskate 发表于 2010-5-4 16: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香港上课用MARK笔在冰上画图形出来,让学员照着滑。
冰花飞溅 发表于 2010-5-4 15:44



    什么样的mark笔能画出图形而不被破坏掉啊,尤其开始不规范的时候,图形用不了多久就该重画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1 收起 理由
zhantt + 1 一般画了能用很久的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zhantt 发表于 2010-5-5 08: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boom of jumps and the decline of figures

(2-1) 1910: The emerging of toe picks and the first jumps

花刀刀齿出现的准确时间不详,在1910年出版的AS-FE附图(P14)中,花刀已经有了现代的雏形【是Google扫描成这样子滴,不怪我..】。



众所周知,现代所有跳跃的起跳发力点都在刀齿,落冰的缓冲和调整也依赖于从刀齿到脚掌的重心转移——准确地说,是最下面的那颗刀齿,学名叫drag pick。有了刀齿,人类的跳跃技术日新月异:1909年Ulrich Salchow跳了S,1910年Werner Rittberger跳了Lo,1913年Alois Lutz跳了Lz,20年代Bruce Mapes跳了T和F (F的发明人有争议)。

时间回到1910年,AS-FE和AS-MCMX两书中画出了当时已知的几种跳跃(1A, 1S, 1Lo)。下图中的深色大图截自AS-MCMX,浅色小图截自AS-FE。图上走刃的标注有一些笔误,俺的描述中已纠正。用今天的术语和简写,它们分别是:


Axel-Paulsen jump: LFI (tuck) RFO (xf) LFO [1A] RBO

Inside Back 3 jump: RFO (xf) LFO (3) LBI [1S] RBO

Brillen jump: LFO (xf) RFO (3) RBI (xb) LBO [clockwise half loop] RBI 【这个half loop不是俺凭空说的;AS-FE上面画了旋转虚线,我截的是更清楚但没有画旋转虚线的AS-MCMX里的图】

Pivot circle and cross foot jump: LBI (wide push) RBI (ce) RBO (3) RIF [one foot waltz] RBO (3) RFI

Loop jump: LFO (rocker) LBO (xb) RBO [1Lo] RBO

Other jumps: 这些跳稍微诡异一点。如果用B方向进入,第一个是我们今天说的Lutz或walley,和counter对应;第二个的箭头画反了——不然就跟第一个一样了——是反方向的Lutz或walley,和rocker对应。但此图应是F方向进入的(那个时候还没有Lutz!),第一和第二个都是半周,是真正意义上的counter跳和rocker跳。第三个是反方向的waltz,和bracket对应;第四个是waltz,和3对应。如果用B进入,那么第三个是反方向的loop,第四个是loop。其中那些今天已消失的奇怪跳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当时只有半周、一周和1A;今天的顶级选手也能勉强做出这些奇怪的半周和一周跳。

以上符号:xf – cross at front; xb – cross at back; ce – change-of-edge; 圆括弧是步法,方括弧是跳跃。




以上描述都是俺自己看图写的,不是翻译书上的描述文字。那时候的技术要领,放在今天来看,有很多都是完全错误的。俺以前提到过,当代选手的一周跳总是尽量采取松弛的空中姿态,看着潇洒大方。说来有趣,20世纪初的跳跃先驱们也有着松弛而稀奇古怪的空中姿态。下面视频中的1A-1A(0:04-0:07),男选手两臂前后摆(而不是当代的双臂后摆)起跳,空中两腿微屈(而不是close position)。这就要讲到下一节的理论大牛Gustave Lussi,从他以后,人类真正才搞明白了跳跃的技术要领,在天上转的圈圈也越来越多了。

下面是打着技术旗号的HC时间。受不了俺的请在视频播放7秒后自觉关闭窗口。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figureskate + 1 辛苦了,对了tuck是啥意思啊

查看全部评分

冰花飞溅 发表于 2010-5-5 0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记号笔画图拍个照吧,从来没见过。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5 收起 理由
zhantt + 5 呃,就是拿笔在冰上画.. 木啥好看的哈

查看全部评分

figureskate 发表于 2010-5-5 09: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boom of jumps and the decline of figures

(2-1) 1910: The emerging of toe picks and the first  ...
zhantt 发表于 2010-5-5 08:07



  里面说的那个 Brillen jump感觉就是后外起跳的salchow一周吧,这样也是一个整周,为什么叫half loop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体力 +2 收起 理由
zhantt + 1 终于没分了~
冰花飞溅 + 1 因为换脚了吧。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zhantt 发表于 2010-5-5 10: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说的那个 Brillen jump感觉就是后外起跳的salchow一周吧,这样也是一个整周,为什么叫half loo ...
figureskate 发表于 2010-5-4 20:54


呃.. 后外起跳就不叫Salchow了..

这个很明显是顺时针half loop。SS的走出非洲开场连续跳里面有这个衔接,3T - side toe hop - waltz - half loop - 放右脚 - 3T,壮观之极,可惜他们只在Skate Canada时clean了这套连续跳(世锦赛的情况俺不记得了)。

(逆时针)half loop的确是一整周,但落冰是LBI而不是RBO,习惯上就叫做half loop。

此外那个tuck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上回我想起这个动作,老太太跟我说这个叫tuck,我还跟她确认了是这样拼写的。猴子的卓别林里面有这个动作,似乎还不止一次。

评分

参与人数 2体力 +5 人气 +1 收起 理由
pooool + 1 要对照视频再看一次
figureskate + 5 谢谢,tuck还是不懂,汗。。

查看全部评分

figureskate 发表于 2010-5-5 14: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呃.. 后外起跳就不叫Salchow了..

这个很明显是顺时针half loop。SS的走出非洲开场连续跳里面 ...
zhantt 发表于 2010-5-5 10:12



    意思明白了,其实主要是换足后外结环跳就是 half loop,不换就是loop,其实都是一周跳,可是那个half总容易第一印象给人半周的感觉。
而相对应的换足后内结环跳就是salchow,同样类似的,那不换是不是也该有什么叫法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3 收起 理由
zhantt + 3 把今天的分加完 ^_^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