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将竞技体育向经典艺术拓展

2012-1-2 11:00| 发布者: 鱼类| 查看: 1820| 评论: 0 |原作者: 黄璐 |来自: 南都

简介:陈露,冰上蝴蝶,中国首位花样滑冰的世界冠军。日前,一场经典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她的改编之下登上了万象城冰场的“舞台”。这场演出摒弃了传统的封闭的剧场空间,移师冰场,借助冰鞋的力量演绎优雅舒展的芭蕾 ...

    陈露,冰上蝴蝶,中国首位花样滑冰的世界冠军。日前,一场经典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她的改编之下登上了万象城冰场的“舞台”。这场演出摒弃了传统的封闭的剧场空间,移师冰场,借助冰鞋的力量演绎优雅舒展的芭蕾之美。当天走进万象城的人都会发现,《胡桃夹子》还是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但同时亦是因为移师冰场缘故更多了一种若即若离、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是竞技体育向艺术门类拓展的交融。用陈露的话来说,这是展现了花样滑冰的另一个面孔给大家看。这个面孔不仅优雅、炫技,更具有戏剧张力与无限可拓展的能力。




    这场冰上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诞生并非凭空。早在两三年前,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为保利剧院带来了一连8场冰上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陈露的学员们就为该演出热场。这颗种子就埋藏在陈露的心里,开始琢磨着搞一场自己的冰上芭蕾舞剧。而《胡桃夹子》是最理想的剧目,剧情故事都充满着童真、浪漫的圣诞氛围,“这是非常经典的芭蕾舞剧。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芭蕾舞团每年的圣诞节都会演出各种版本。而冰上芭蕾则是少有。”

    相比于两三年前在保利剧院上演的《胡桃夹子》“委屈”于15×15平方米的剧场舞台上,陈露版本直接以冰场为舞台,用L E D屏幕做多媒体炫美布景,打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冰雪童话王国。放弃舞台,不会面对要将黑色舞台胶地灌浇成冰场的巨大工程,但同时却又面临着另外的难点。比起剧场舞台的狭小空间,冰场过高以及环形的空间特点使得布景成为一个很大难点。最后,一张从天而降的LED屏幕成为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好的舞台方案。


    在演出进行之前的三个月,陈露每天都在忙碌。策划、编排、指导教练、安排学员……相比于花样滑冰比赛只需死攻个人技巧,演出一台冰上芭蕾舞剧则是繁杂的工程,每一个角色的安排、音乐节奏的把控、走场位置的布控……“因为,我们不可能演出一个完整版本的冰上《胡桃夹子》,所以进行了些许精简。但如何让这精简架构合理、衔接流畅,且又不失去精华的魅力,是需要花很多工夫的。”陈露坦言。

    事实上,这三个月的工夫很有成效。在演出前一两天就有人开始在微博上说,要提前去抢位一睹花样滑冰的戏剧面孔。而当天更是如此,可以看得到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挤满人。一向谦逊的陈露也坦言,市民可能需要有见缝插针的能力。700、800号人在一个半公开的场地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冰上芭蕾舞剧———与传统芭蕾相比,舞者修长、笔直的肢体线条和各种幅度的击腿技巧已经不是重点,足尖速旋、旋转、后滑大跳等花样滑冰的难度动作更能看出这些学员的力量、速度与控制力;而与传统的花样滑冰相比,具有冲突的戏剧结构、流畅的戏剧节奏以及充满趣味的剧情表达成就了别具一格的花样滑冰。


    在提及是否会有想法将这种冰上芭蕾舞剧引入剧场时,陈露坦言,尝试只是为了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花样滑冰不仅是一种竞技形式,不需要一提及必是省队、国家队,也不需要言必是专业与否。”陈露说,“花样滑冰与芭蕾舞剧的结合更在于呈现另外一种形式给人们,让大家知道,原来滑冰还可以是这样的。”

    跨过竞技体育与高雅艺术的门类局限以及程式壁垒之后,陈露面对的俨然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单纯的花样滑冰技巧已经难以激发她过多的热情,如何呈现出花样滑冰更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平衡市民通俗文化需求与高雅艺术之间的关系,成为她正竭力探索的。而陈露正考虑着将这部《胡桃夹子》好好精雕细琢下,成为每年圣诞的保留剧目。这种跨界具有一种剑走偏锋的魔力,令人欲罢不能。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图文推荐

花样滑冰一号店

返回顶部